青春语润凤仪乡,足印深镌振兴途

——外语学院“语润乡兴”队伍赴民族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wyMeseger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1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及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语润乡兴”队伍怀揣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主动请缨前往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凤仪乡,开展“支教下乡、双语下乡”专项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74日,“语润乡兴”三下乡队伍走进凤仪乡民族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与村支书刘增法的深度访谈,细致探寻村庄的发展脉络与风貌特质。刘书记介绍,乡村振兴的实践已在民族村落地生根、全面开花:在经济产业方面,以油茶及叙州酒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在村集体主导下稳步发展,虽仍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但正积极谋划品牌化建设,计划借助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激活乡村经济;在民族团结方面,村集体牵头组织苗族花山节、和美乡村春晚等特色活动,苗汉两族群众共庆佳节、共话发展,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图景。


75日至6日,“语润乡兴”队伍扎根民族村村公所,用两天沉浸式的双语教学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搭建起知识桥梁。破冰环节的姓名牌绘制中,有孩子将自己与抗日英雄叶问的名字并列,稚嫩却坚定地说“要学他的民族气概”;还有孩子在名字旁勾勒出五星红旗,轻声告白“这是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纯粹炽热的家国情怀,让在场志愿者无不动容,心潮久久难平。在西班牙语课堂上,志愿者付梦婷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在欢笑中自然流淌;在英语课堂上,志愿者蒲湉和罗月老师创新融合音乐、单词教学与家乡文化,既推动苗汉儿童共守民族文化根脉、厚植文化自信,更让孩子们领悟到语言作为“讲好家乡故事”载体的独特价值。

75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凤仪乡民族小学,与校长杨德莲展开深入交流,深刻体察到乡村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作为扎根深山的少数民族教育耕耘者,同时也是苗绣传承妇女品牌的创立者,杨校长谈及因学校与工坊事务繁忙,未能在孩子住院期间时刻陪伴,言语间满是愧疚。但在队员们眼中,她不仅是牵挂孩子的母亲,更是在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一线鞠躬尽瘁的奉献者与坚守者,那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语润乡兴”全体队员以青春为笔,在凤仪乡的土地上书写着筑梦篇章;以脚步为尺,丈量着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他们在实践中锤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硬本领,为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胜任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夯实根基,更以持续的青春动能,为凤仪乡的教育振兴与文化振兴注入活力,生动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实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