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教师参加“2023年四川省高校外语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wyMeseger发布时间:2023-04-18浏览次数:910

为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以及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广大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外语教师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在新时期更好更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指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川省教学服务中心联合举办“2023年四川省高校外语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比赛现场展示活动”,于2023年4月14日至4月16日在眉山市举行。

会议主题由五部分组成:1、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建设2、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3、外语第二课堂建设4、课程建设与数字出版5、优秀短视频省赛获奖作品展示。

1.jpg

4月15日上午,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李京南教授做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主题报告,围绕: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时代变局;新使命,大学外语的时代使命;新发展,大外教师的发展路径----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故事的全面讲述;“四新”建设全力支持;智能科技全力对接展开。她指出,发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合”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随后的“外语课程思政全国优秀案例分享会”上,成都理工大学的易舫副教授认为:“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坚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为一体,夯实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同时,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Thinking);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文化自信能力(Cultural Confidence)”。高教出版社刘瑾做《外语教材出版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的主题分享,她以王海啸教授、胡杰辉教授的虚拟教研室为例阐释了内容+技术的深度融合;分享了《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扫码收听有声书》融合解决方案:“一书一课一空间的智能解决方案”。

据悉,为深入贯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指示,发挥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视觉素养,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国情民风、中华文脉有深入的了解;让世界广为认识、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国叙事体系和国际文化传播体系贡献青春力量。活动选择:“我和我眼中的非遗”作为主题,围绕多彩非遗、匠人匠心和地域非遗中的某个方面,综合运用多元叙事技巧和丰富视听语言,见人见物见生活,讲好精彩非遗故事。

4月15日下午,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四川省“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大赛,本科组共44所学校参赛,总参赛作品数量共535件,校级推荐到省级共116件,其中,70件获得省级奖项,12件获得一等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大学生视角,记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与非遗技艺、器物、风貌流转相融间的轨迹经历和行动故事,多维度、广角度地呈现非遗的独特创造、时代价值和鲜明特色,在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强化大学生对于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使命担当,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塑造力和国际传播力。

2.jpg

我校大学外语教研室何科育、杨静、钟远萍老师参加本次研讨会。